团结社工 发展专业 - Uniting social workers to develop the specialty
搜 索
当前位置:首页>    会员服务>   会员风采

【新跨越社工】党建引领四步棋,万众一心抗战疫

发布时间:2021-06-10 点击数:1275

 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关于印发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经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同意,自2021年6月2日起,将荔湾区白鹤洞街调整为高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的民生保障工作怎样推进,困难群体的需求如何满足,牵动着每一位民政工作者的心,更使得每一位一线社工人深感重担在肩。

 其实白鹤洞街道的防疫工作推进的更早,让小编一起带您从5月21日开始回忆,我们一起细数身处高风险地区的新跨越白鹤洞街社工们是怎样冲锋在前,积极协助各级政府部门、民政部门关注民生所需,回应居民困境和需求。

 党建引领为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自5月21日龙津街疫情零星爆发开始,新跨越党支部迅速响应,结合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及各街道党工委的工作要求,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导小组,全面指导布置机构各项目疫情防控总体工作,指导各项目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最大限度保障居民群众及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健康。26日面对白鹤洞街全员核酸检测的巨大工作压力,身为党员的社工站主任们主动请缨,带领全体党员先锋及一线社工全力投入到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中。29日接到《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3号)》通知,党员主任寇冠伍担心回家后不能正常返回工作岗位,于是在社工站搭起简易折叠床,开始了长达10多天的抗疫一线坚守。



 线上线下联动,最大限度回应居民需求

 除了项目主任以外,大部分社工亦被封闭在家,虽然成为被“管控“人员,但项目点的社工依然坚持社工本职,换另外一种方式,走到“线上”前线为居民服务。从白鹤洞街封闭管理以来,白鹤洞社工站共开通了“7+8”条“红棉守护热线”(即7条呼入专线,8条呼出专线),建立或加入12个社群信息平台,积极回应被封闭居民,尤其是困境群体的疑难问题和各种求助需求。

“ 没米没菜,没饭食啊?点算啊?“

“ 我的药没有了,等着救命呢~~”

“ 我的宝宝发烧了,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 什么时候解封呢?现在线上购买物品,能不能送进来啊?”

 针对林林总总的问题,新跨越机构指导社工站建立分层分类汇总及响应机制,与辖区街道、居委会形成合力,做到紧急问题立刻响应,一般问题分类汇总逐层相应。社工们靠着一条条热线服务传递着最新的官方政策信息,告知求助居民具体的买菜、就医指引,同时针对居民情况,社工适时提供情绪疏导、资源链接、防疫知识宣传等系列服务。在疫情防控的紧张时刻,社工的耐心聆听和同理安慰,给身处高风险地区的居民送上一缕春风。

 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29日起,截至6月9日晚上8:00,白鹤洞社工站“红棉热线”累计接听热线近5020人次。微信社群平台处理微信、短信总量达5000多条,曾一天接受“好友”添加多达148个。

 项目内外合力,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由于疫情期间需求量和紧急求助的咨询跟进服务量巨大,为更好地做好困难群体的动态跟进,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新跨越机构亦组建了一支“后勤支援队伍”,联动白鹤洞社工站的一线同事,了解及跟进困难群体在疫情期间现状及需求。“一线追踪+后勤排查”双机制模式,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及精准性,让出现紧急状况的困难群众能尽快得到回应,一般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截至6月9日16:00,支援队伍共计电访白鹤洞兜底困境群体近4000人次,筛选排查紧急情况80余次,一线同事协同街道居委处理完成50多户困境家庭的紧急求助。



 慈善公益助力,保障前线人员安全健康

 好的装备是打赢攻坚战的强大武器,更何况面对具有传染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完善的防护保障更是社工及志愿者们上阵的基础。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整合爱心企业资源,为白鹤洞社工站筹集包括防护服、KN95口罩、防护面罩等1万多件一线急需的防护物资及600多箱食品、饮料,新跨越在收到这批捐赠后,第一时间送往一线。突发疫情,“社工+志愿者”齐上阵,“社工+慈善”齐发力,白鹤洞街道此刻成为广州这座“慈善之城”的最好写照。

 无论疫情如何发展,白鹤洞社工站及新跨越的全体社工必定全力以赴,共同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做到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驰援。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倾情付出下,在广大居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我们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

“鬓角留长,岁月印记,静待他日重逢!”,这是新跨越上下对白鹤洞伙伴们的思念和牵挂!



高风险地区的社工花絮——孤寂的背景,废寝忘食的人们

虽然社工们自己也身处封闭地区,日常生活受到不少影响,但“废寝忘食”成为疫情以来的最真实的写照。身处“线上”一线服务的白鹤洞街社工站翁社工打趣地调侃着这段时间的日常:“以为居家办公很空闲?想太多了,煮了个泡面,等记得吃的时候,已经变得比意大利面还粗,而且还“干塘”(没有水了)。另外一位曾社工回复:“当我能吃的时候,发现~已经~馊了!”

平时看,可能会觉得是个笑话,当放在疫情期间,就是社工们的“日常”,恨不得像“九头蛇”一样有好几个脑袋、像“千手观音”一样有很多双手,可以一边接电话、一边回复信息。